北京市wwwbet36365.娱乐场

延庆县“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02日    来源:    作者:系统管理员    字体:      浏览次数:

分享到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阶段。为进一步加快延庆卫生事业的发展,建立适应全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的服务新体系,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时期卫生事业发展成就 
  “十一五”期间,各级政府对卫生工作高度重视,加大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力度,使我县卫生事业取得快速平稳发展。 
  ——增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人民健康水平明显提高。积极推进重大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大力开展健康促进工程,利民政策惠及全县百姓。全县人均期望寿命为80.06岁,婴儿死亡率3.38‰,分别比“十五”提高 1.79岁、降低25.22%。 
  ——全县预警机制日趋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初步建立。建立了疫情监测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网络直报系统,新建了PCR生物实验室,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反应和处理能力,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大幅下降,圆满完成北京奥运会、国庆60年庆典医疗卫生保障任务,有效应对了甲流、三鹿奶粉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不断完善合作医疗制度,医疗保障能力逐步攀升。筹资水平由90元增长到520元,报销封顶线由3万元提高到18万元,住院报付水平由31%增长到的67%,累计为13万人次农民报销2.5亿元,使2200多个家庭走出灾难性卫生支出行列,农民对合作医疗工作的满意度由89.1%提高到94.8%。 
  ——院前急救体系基本建立,突发事件应对能力迅速提升。加强院前急救体系的建设,初步形成1个分中心和7个急救站点组成的医疗急救网络。完善急救分中心和急救站点功能,提高急诊抢救水平。到2010年,急诊抢救成功率达到97.09 %,呼叫无车率为7%,分别比“十五”期间提高7.36个百分点、降低2个百分点。 
  ——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医疗水平进一步提高。全面启动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与20多家城市医院建立交流与合作关系,开展了脑血管溶栓、心脏介入治疗等新技术20余项,打造12个重点专科,2011年跻身全国百强县级医院。病床周转次数 26.59次,平均住院日11.13天,分别比“十五”期间提高4.41次、缩短1.07天。 
  ——深入推进社区卫生改革,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对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54个村卫生室进行改造,初步实现“30分钟”就医圈;社区卫生机构实行收支两条线,实现零差率药品销售全覆盖,药品品种由312种923品规增加到519种2080品规,有效缓解居民“看病难、看病贵”。 
  ——引才引智力度不断加大,卫生技术人员素质大幅提升。实施“123”高层次人才建设工程,与北京三甲医院70位专家建立师徒传承关系,形成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长效机制。引进大学生152人,硕士研究生52人,博士研究生1人,外埠双高人才10人。 
  ——硬件投入不断加大,就医环境明显改善。投资9790万元对医疗仪器设备进行更新,有效提高医疗诊治能力。投资7000多万元,新改建面积1.8万平米,新建和改建县医院门诊楼、中医院门诊楼、老年保健综合楼。 
  ——多措并举强化中医药内涵,中医药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建立中医药服务网络,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建设100%,全县开展了50多项中医适宜技术,其中针灸、拔罐、刮痧和贴敷等10多项得到广泛应用,中医药服务全方位延伸。2010年荣获北京市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县称号。 
  ——扎实落实医改重点任务,医疗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健全绩效考核机制,加大对基层综合量化考核力度;拓宽医疗服务范围和内涵,积极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上门服务和巡回医疗。到2010年12月,全县门诊次均费用为150.6 元,人均住院费用6943.1元,分别比全市低53%、55%。 
  ——积极推进爱国卫生运动,城乡卫生面貌焕然一新。创建国家级、市级卫生镇6个,创建市级卫生村174个,完成农村户厕改造7.12万户,农村改水283个村,受益13.4万人,2007年跻身国家卫生县城行列。 
  二、“十二五”时期卫生发展面临形势 
  (一)背景与环境 
  1.概况。延庆地处北京西北部,面积近2000平方公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生态环境优良,是首都西北重要的生态屏障。全县辖11镇4乡3个街道办事处,376个行政村,26个居委会。常住人口31.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6.5万人。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57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470元。全县老龄人口 4.7万人,残疾人1.63万人。延庆是京郊第一旅游大县,年均接待游客1400万多人次。有世界闻名的八达岭长城、塞外小漓江之称的龙庆峡及玉渡山风景区、松山、古崖居等一批旅游景点景区。 
  2.卫生资源现状。全县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271个,其中村卫生室182个,个体诊所37个,医院21个,医务室24个,门诊部1个,其他医疗机构6个。卫生系统有医疗卫生机构27个,下设社区卫生服务站59个。全县设置病床1006张,每千人口拥有床位3.49张、拥有医生2.58人,拥有护士1.97人。全县卫生技术人员1724人,其中执业医师640人,执业助理医师68人,注册护士594人,药剂人员154人,检验人员90人,其它技术人员178人。按照学历划分:研究生52人,大学本科657人,大专757人,中专及以下237人;按照职称划分:主任医师25人,副主任医师140人,主治医师632人,初级职称791人。 
  (二)面临机遇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出台,明确了公共卫生公益性质和人人享受基本医疗目标,让群众共享改革成果,为今后卫生事业发展指明方向。 
  2.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延庆全力打造“绿色北京示范区”,城市发展的新目标要求卫生事业发展的远景目标要在健康指标、服务能力、管理水平等方面达到先进水平,这些对卫生工作提出新要求。 
  3.国家和北京出台的“十二五”规划都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都把民生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医疗卫生作为重要民生项目,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4.国家启动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卫生事业发展,加大政府卫生投入,医疗卫生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为卫生事业快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面临挑战 
  1.全县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数量明显不足,素质整体偏低,专业结构不合理,拔尖人才缺乏,成为制约卫生事业发展的瓶颈。 
  2.医疗卫生资源相对匮乏,全县尚无一家三级医院,每年有2000多人转至北京住院就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还没有达到全覆盖,尚有100多个行政村没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公平性还不能充分体现,群众看病难、就医难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 
  3. 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网络不健全,传染病防控网底薄弱,医疗急救快速反应能力较弱,公共卫生方面存在安全隐患。
  4.卫生信息化建设严重滞后,许多便民惠民举措不能实现,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亟待提高,在一定程度制约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 
  5.全县人口进入老龄化社会,经济社会发展将对卫生带来多样需求服务,群众对自身健康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健康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发展趋势,给卫生工作提出新的课题。 
  三、“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宗旨,紧紧围绕推动延庆生态文明发展战略、建设绿色北京示范区这一主线,突出公共卫生的公益性质,抓住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有力契机,立足科学发展,加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力度,深入推进卫生改革,提高全县人民健康水平,为建设富裕、文明、宜居、和谐新延庆做出贡献。 
  (二)发展目标 
  建设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和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切实承担起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神圣职责;加强预警监测,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能力;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力打造区域医疗中心,构建“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康复返回社区”的医疗服务格局。到2015年,建立与延庆经济社会相适应的基本医疗制度,使全县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接近全市平均水平。 
  主要指标: 
  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1岁; 
  婴儿死亡率≤4‰;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5‰; 
  孕产妇死亡率15/10万以下; 
  每千人拥有床位5.08张; 
  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9%以上; 
  全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 
  四、“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重点 
  (一)完善公共卫生体系,确保公共卫生安全 
  1.重点打造“1234”工程,全面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即:完善一个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落实“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和“健康北京人”两大项目;加强疾病防控、卫生监督、卫生应急三个网络建设;确保全民健康、应急保障、依法行政和公共卫生四个服务能力逐年提高。 
  2.构筑卫生防病体系,全面提升居民健康水平。完善县、乡、村三级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和联防联控机制,真正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全覆盖;以病因监测、症状监测、病原监测为抓手,加强疾病与健康危险因素监测和分析,提高预测和预警能力;坚持免疫规划,巩固计划免疫成果,建立有效屏障,降低各类传染病发病水平。加强对肠道传染病、艾滋病、结核病、流感和人感染禽流感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控,将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低水平。加强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减少肇事肇祸事件发生。加强对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四种慢性病的规范管理,不断提高管理覆盖率。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着力点,大力推进“健康北京人”工作,使全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提高全民健康素养。 
  3.完善应急体制建设,提高应对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不断巩固和完善县、乡级卫生应急架构,设立专门卫生应急机构,形成常态工作机制。继续推进与农业、林业、工商、安检、检验检疫、交通、宣传等部门的合作,共享信息资源,建立健全联防联控机制。整合全县急救资源,建立高效、统一、快速的急救体系运行网络。加强120急救站点建设,急救半径5--20公里,将呼叫无车率降低到5%以内,完善全县三级医疗急救体系。积极开展培训和应急演练,全面提高应对不同类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有效防范各类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全力保障城市安全稳定运行。 
  4.加强法制建设,提升卫生监督水平。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加大依法行政培训力度,规范执法行为,全面提高依法行政意识和水平。加强社会监督,逐步实现透明执法,树立卫生执法新形象。以乡村旅游、景区旅游、小饭桌、餐饮具集中消毒规范化管理为重点,全面推进民俗旅游餐饮量化分级工作,使民俗餐饮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积极推进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建设,实现餐饮业食品卫生量化分级全覆盖。加大对生活饮用水监督监测力度,提高农村饮用水水质合格率,确保全县饮用水安全。 
  5.以落实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抓手,全面提高妇女儿童保健水平。落实重大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一步拓宽服务内容和提高服务水平,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重点做好免费增补叶酸、农村孕产妇实施住院分娩补贴项目;加强儿童保健,为新生儿免费进行先天性疾病筛查,为0至6岁儿童免费进行健康体检;定期为适龄妇女进行宫颈癌、乳腺癌筛查。住院分娩率达到100%,节育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控制在4/万以内,确保出生缺陷监测率达到99%以上;新生儿疾病筛查率达到98%以上,高危儿智力监测覆盖率达到80%以上。扩大婚前、孕前医学检查覆盖面,全面提高出生人口质量(见附表一、二)。 
(二)以打造区域医疗中心为重点,建立高效医疗服务体系 
  1. 全力打造区域医疗中心,提高全县整体医疗技术水平。大力发展心脑血管、创伤外科、急诊科等学科,建设10个县级重点学科,真正实现“大病不出县”。加快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步伐,加大医学科研的支持力度,定期聘请国内顶尖人才来延进行学术讲座,时刻把握医学前沿动态,努力实现县医院在常见大病的治疗方法、治疗手段与市区三级医院无明显差别,到“十二五”末,把县医院建设成为集医疗、预防、急救、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三级综合医院,抢救成功率达98%,床位周转次数达28次,平均住院日缩短到10.5天。 
  2.加快二级医院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县中医医院突出中医药特色,在治疗老年病、慢性病以及康复治疗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到“十二五”末,达到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水平;县妇幼保健院重点发展妇产科、儿科,不断提高妇女儿童保健水平;新建县精神卫生保健院,完善精神疾病防治体系,提高精神疾病患者康复水平;县第二医院作为东部山区的医疗中心,突出做好基本医疗服务,切实为山区农民服务。到“十二五”末,形成一家三级综合医院、四家专科医院,18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主体的医疗服务格局,规划住院床位达到1780张,使我县每千人拥有床位达到5.08张(见附表三)。 
  3.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社区卫生运行机制。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在珍珠泉乡、儒林街道、香水苑街道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就医可及性差的居民小区和行政村新建卫生服务站或村卫生室,逐步形成县级医院为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为补充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强化“六位一体”社区卫生服务职能,以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为重点,以慢性病规范化管理为切入点,推行 “家庭医生式服务”新模式,拓宽社区卫生服务范围和内涵,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的目标。落实收支两条线管理,完善社区卫生运行机制,强化社区绩效考核,建立居民与社区卫生机构的联系信息平台,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4.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夯实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网底。建立乡村医生准入机制,拓宽乡村医生进入村卫生室工作渠道,充实和稳定乡村医生队伍。提高乡村医生待遇,对乡村医生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给予补助。加大对乡村医生培训和考核力度,明确乡村医生的岗位职责和服务规范,提高农村卫生服务能力。建立村卫生室运行经费保障机制,按照每年一定金额的标准进行补贴,保障村级医疗卫生机构正常运转。 
  5.扩大对口支援成果,加快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抓住城市医院支援农村医院的有力契机,充分发挥城市医院人才、技术和管理优势,建立与我县医疗机构良性、紧密的对口支援关系。创新城市支援农村卫生工作机制,实行市对县,县对乡,乡对村的层层对口支援模式,统筹城乡卫生资源,缩小城乡医疗水平差距。完善对口支援绩效评价制度,丰富对口支援内容和形式,开展院对院、科对科、人对人的全方位支援,形成长效帮扶关系,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 
  (三)完善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农民医疗保障水平 
  1.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提高报付水平和保障能力。加大政府扶持力度,适当提高个人筹资水平,完善配套政策,建立长效筹资增长机制,到2015年,农民人均筹资水平达到1000元以上,住院补偿比例达到70%以上。加强与宣传媒体合作,加大宣传力度,保持全县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9%以上。完善合作医疗管理模式,加快信息化建设,建立方便、快捷的门诊报销模式,逐步推行县内定点医疗机构门诊报销随诊随报。 
  2.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及资金的管理,确保资金安全使用。不断完善《延庆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和考核办法》,定期对定点医疗机构和乡镇社保所进行督查和指导,加大对出院即报、门诊报销工作审核力度,严格控制不合理医疗收费,抑制医药费用过快增长。提高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积极开展巡回医疗、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工作,提高农村居民健康水平。加大公示力度,增加资金使用透明度,确保合作医疗资金安全有效的使用,保障广大农民利益。 
  (四)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推动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 
  1.科学核定人员编制,优化卫生人才队伍。依照市县关于卫生人员配备标准,结合卫生实际,重新核定卫生人员编制,到2015年,编制人员达到3006人,全县卫生技术人员4%具有研究生学历,40%具有本科学历,49%具有专科学历,专科以下学历人员不超过7%。逐步形成人员学历结构合理、学科种类齐全、技术力量精干、人才梯队健全的卫生人才框架。 
  2.巩固“123”高层次人才工程成果,实施“十百千”人才发展工程。即培养10名全县卫生领军人才,使我县医疗技术水平在多个领域取得突破;加大培训力度,为基层培养100名青年业务骨干;招收1000名优秀毕业生,充实壮大卫生人才队伍。 
  3、设立人才专项经费,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每年设立人才发展专项基金300万元,积极为优秀人才创造良好工作平台,加速对优秀卫生人才选拔和培养。加强对现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选送业务骨干到市级医院进修,挑选有培养前途的中青年医生进行短期培训或脱产学习。加大对科技创新的奖励力度,对科技攻关人才实施奖励政策。优化对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考核制度,激发卫生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严格准入机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严把卫生技术人员准入关,建立公开、公正、透明的用人选人机制。2011年以后,进入乡镇医院卫生院的医生必须具备医学大专以上学历,进入县级医院的医生必须具备医学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出台一系列人才优惠政策,重点抓好人才引进、吸引和使用三个环节。 
  (五)加大对中医药支持力度,推动中医药事业快速发展 
  1.加强对中医工作的领导,争创全国中医药工作先进县。成立县中医管理局,加强对中医工作的领导。完善县中医院的基础设施建设,健全综合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的功能,到2015年,全县共建立市级中医药特色诊区3个、社区中医慢病防治试点站6个、示范中医科6个。加大中医药人员、设备、医疗保障制度等优惠政策的倾斜力度,大力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2013年完成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县创建工作。 
  2.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与优势,强化中医内涵建设。加大对中医药人才培养,“十二五”期间培养中医适宜技术人员100名。大力推广中医适宜技术,让更多群众享受到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服务。鼓励县级医院中医药人员到社区开展中医药服务,推行中医药专家巡诊制,让农村居民在家门口享受到中医专家的服务。精心打造北京市中医全科培训基地,完善中医院重点专科建设,发挥中医院的龙头作用,扩大中医药在社区的影响力。紧紧围绕绿色北京示范区建设,大力挖掘弘扬的中医药传统文化。 
  (六)加强老年病防治工作,提高老年人群健康水平。2013年依托中医院建立老年病康复医院,积极探索老年病康复治疗,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老年健康服务,建立和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关心老年人群健康,提高老年人群生活质量。在医疗机构推行老年就医“三优先”,免费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每年为无保障老人健康体检一次。到2015年,老年人健康建档率达到98%,无保障老年人体检率达到80%。 
  (七)加快机制和体制创新,积极推进医药卫生改革 
  1.完善医院补偿和运行机制,探索公立医院改革。把县级医院作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明确医院卫生院的管理权限,下放一定自主权,探索建立理事会等多种形式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变以药养医模式。探索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鼓励执业医师到基层开展执业,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服务模式。 
  2.加快劳动分配制度改革,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按照“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稳步推进”的方针,2011年在医疗卫生机构实施绩效工资制度,坚持按劳分配、按岗取酬的原则,着力向临床一线和优秀人才倾斜,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深入推进医院后勤社会化管理,提升医院运转效率。 
  3.探索办医多元化,促进医疗机构良性竞争。积极推进办医形式的多样化和办医主体的多元化,引导社会力量举办医疗机构,设置1家民营专科医院,促进医疗机构公平有序竞争。鼓励医师多点执业工作,引导医务人员合理流动,促进区域间、机构间医疗资源共享,进一步方便群众就医。 
  4.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解决群众看病贵问题。认真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本药物全部实行集中招标采购、统一配送,确保用药安全有效。不断完善非零药品及医用耗材的网上供应体系,切实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八)加快基本建设步伐,着力改善就医环境。“十二五”期间,完成10项重点工程,投资为9.042亿元,建筑面积为13.91万平米。2013年,完成县医院、县中医医院(和老年病康复医院同步实施)、妇幼保健院改扩建工程;2014年,完成卫生监督所、精神卫生保健院建设工程;2015年,完成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30个村卫生室建设(见附表四)。 
  (九)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和工作效率 
  1.推进社区卫生数字化建设,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投资1220万元,2011年完成新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2012年完成59家社区卫生服务站政务网络建设;2013年完成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机房建设工程。实现社区卫生“六位一体”服务的信息化管理,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 
  2.加强医院数字化建设,提升医院服务水平。结合县级医院改造,完成县级医院信息化平台建设改造,提升县级医院服务效率。2013年完成县级医院的PACS(医疗影像信息系统)、LIS(检验管理系统)建设,2012年实现一、二级医院之间的双向转诊,2013年实现县级医院与市区对口三级医院间的远程会诊,让患者足不出县即可享受三甲医院的诊疗服务。 
  3.建立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达到卫生信息化的全面覆盖。“十二五”期间,根据卫生信息化事业发展的整体需求,完成我县卫生信息化系统的全面整合,实现各级医院、CDC、监督所、血站、合作医疗等单位的信息系统互联共通,为进行全生命周期的全民健康信息化管理和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打下良好基础。 
  (十)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环境。巩固国家卫生县城成果,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落实“网格化”管理,全力做好国家卫生县城的复检验收。创建北京市卫生乡镇8个,创建市级卫生村190个。完成6100座户厕改造,完成7500座卫生厕所改造,使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5%以上。开展农村饮水健康行动,加强农村水质监测,确保饮用水安全。完成改水项目130个,受益群众7万人。 
  五、保障措施 
  (一)成立公共卫生委员会,加强对卫生工作领导。成立由县长任组长、政府有关部门为成员的公共卫生工作委员会,加强对卫生工作的领导。各乡镇、街道成立卫生经办机构,设立卫生专管员,明确工作职责,切实落实卫生工作管理体系。建立卫生工作议事协调机构,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及时沟通情况,解决工作中存在问题,促进卫生事业健康协调发展。卫生行政部门要转变职能,树立“大卫生”观念,逐步实现对卫生机构从办向管、从隶属管理向依法管理、从条块管理向行业管理的转变。 
  (二)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卫生投入增长机制。要逐年增加卫生事业的投入总量,卫生支出要纳入全程概预算,形成稳定、增长、合理的投入机制,确保卫生事业经费增长高于当年财政经常性支出增长。认真执行中医绩效考核办法,确保中医事业经费增长高于卫生事业经费的增长幅度,促进我县中医事业有序发展。建立和完善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落实人均100元的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对公共卫生机构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经费、公用经费予以全额保障。要加大医疗设备更新改造,为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实现大病不出县打下坚实基础。 
  (三)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建立人才评价体系。加强人力资源配置,成立卫生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建立专业化、社会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促进卫生人才在城乡间的合理流动。提高卫生专业人才待遇,努力为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实施科学、民主、有效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探索评聘分开制度,注重实际工作能力,加大对基层一线技术人员的政策倾斜力度。 
  (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白求恩精神,构建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推进院务公开和政务公开工作,增强医疗卫生工作的透明度,落实群众知情权和参与权,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积极推进单病种最高限价、县内医院检查结果互认等制度,尤其要控制年住院病人平均费用、门诊处方平均费用,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建立多方参与的监管机制,聘请社会监督员,开通监督热线,畅通投诉渠道,不断改进服务流程,规范服务行为,保障医患双方合法权益。 
  (五)加大卫生宣传力度,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宣传媒体,宣传卫生改革进程,大力普及健康知识,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赢得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和参与。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广泛宣传卫生改革的重大意义和各项政策措施,在全社会倡导尊重医学科学、尊重卫生人才的良好风气,着力改善医务人员执业环境和条件。要积极推进卫生改革,引导社会合理预期,让群众共享改革成果,为惠民利民的卫生改革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二〇一一年五月 
  

附件:

表一:北京市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一览表

序号

项目内容

1

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

2

农村妇女乳腺癌、宫颈癌检查

3

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

4

为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开展复明手术

5

实施农村改水改厕

6

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贴

7

国家免疫规划项目

8

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疾病防控

9*

实施“镶上牙齿,摘下眼镜,稳定血压,减轻体重”四项健康促进行动

10*

在社区、学校、机关、企业、乡镇启动眼病、口腔疾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初级保健和慢性病管理工作

11*

为本市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和在校中小学生提供流感疫苗免费接种服务

注:北京市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共11项,比全国增加3项。

  表二:本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

项目

类别

序号

项目内容

项目

类别

序号

项目内容

㈠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1

为辖区常住人口重点人群自愿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

㈡健康教育

3

提供健康教育宣传信息

4

提供健康教育咨询服务

2

及时更新健康档案,并逐步试行计算机管理

5

设置健康教育宣传专栏

6

开展健康知识讲座

㈢预防接种

7

接种乙肝疫苗

㈣传染病防治

18

疫情监测

8

接种卡介苗

9

接种脊灰疫苗

10

接种百白破疫苗

19

现场疫点处理

11

接种白破疫苗

12

接种麻疹疫苗

13

接种甲肝疫苗

20

开展结核病、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和咨询服务

14

接种流脑疫苗

15

接种乙脑疫苗

16

接种麻腮风疫苗

17

接种不良反应处理

21

对非住院结核病人、艾滋病病人进行治疗管理

㈤儿童保健

22

为0-36个月婴儿建立儿童保健手册

㈥孕产妇保健

28

为孕产妇建立保健手册

23

开展新生儿访视及儿童保健系统管理

29

开展至少5次孕期保健服务和2次产后访视

24

进行体格检查和生长发育监测及评价

30

进行一般体格检查及孕期营养、心理等健康指导

25

开展心理行为发育、母乳喂养、辅食添加、意外伤害预防、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

26*

为新生儿免费进行先天性疾病筛查

31

了解产后恢复情况并对产后常见问题进行指导

27*

为0至6岁儿童免费进行健康体检

项目

类别

序号

项目内容

项目

类别

序号

项目内容

㈦老年人保健

32

对辖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

㈧慢性病管理

37

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指导

33

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一般体格检查

38

对35岁以上人群实行门诊首诊测血压

34

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

39

对确诊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定期进行随访,每次随访要询问病情、进行体格检查及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

35*

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本市老年人提供“三优先”(就诊、出诊、建立家庭病床)服务

36*

为享受福利养老金的老年人提供一次免费体检服务

㈨重性精神疾病管理

40

对辖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

㈩妇女保健与生殖健康

42*

为本市农村21万名采用长效避孕措施的育龄妇女提供免费健康检查服务

41

对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治疗随访和康复指导

注:北京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共10类42项,比全国增加5项。

表三:全县“十二五”设置床位和人员编制一览表

单位名称

编制数

()

现有在编人员(人)

设置床位数量()

2015

达到编制数(人)

增编制

数(人)

其中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县医院

770

742

700

1120

350

70

70

70

70

70

县中医医院

200

206

400

450

250

70

60

40

40

40

县妇幼保健院

106

104

100

181

75

15

15

15

15

15

县精神卫生保健院

25

25

150

100

75

15

15

15

15

15

县CDC

62

50

72

22

5

4

5

4

4

县结核病防治所

12

15

3

3

0

0

0

0

县中心血站

14

14

22

8

4

4

0

0

0

急救体系建设(120和9个急救站点)

16

0

91

75

15

15

15

15

15

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750

688

330

950

200

40

40

40

40

40

延庆县医学会

0

5

5

5

5

0

0

0

0

民营专科医院

100

合计

1943

1846

1780

3006

1063

232

223

200

199

199


















































表四:“十二五”卫生重点工程一览表

工程名称

完成时间

建筑面积

(万平米)

投资金额

(亿元)

1

县医院改扩建工程

2013年12月

6.9

4.66

2

中医院改扩建工程

2013年12月

2.7

1.75

3

妇幼保健院改扩建工程

2013年12月

0.98

0.45

4

卫生监督所建设工程

2014年12月

0.30

0.2

5

精神卫生保健院工程

2014年12月

1.6

1.3

6

大庄科社区服务卫生中心工程

2015年12月

0.25

0.125

7

珍珠泉社区服务卫生中心工程

2015年12月

0.25

0.125

8

新建两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5年12月

0.6

0.3

9

新建卫生卫生服务站6家

2015年12月

0.15

0.06

10

新建和改建村卫生室30个

2015年12月

0.18

0.072

合计

10

13.91

9.042

  

  名词解释 
  孕产妇死亡率:从妊娠开始到产后42天内,因各种原因(除意外事故外)造成的孕产妇死亡均计在内。由于其比例较小,因而分母多以万或十万计。即每万例活产或每十万例活产中孕产妇的死亡数为孕产妇死亡率。 
  人均期望寿命:在一定的死亡水平下,通过科学的方法计算,预期每个人出生时平均可存活的年数。人口平均期望寿命和人的实际寿命不同,它是根据婴儿和各年龄段人口死亡的情况计算后得出的,是指在现阶段每个人如果没有意外,应该活到这个年龄。 
  婴儿死亡率:1岁以内儿童死亡数占当年活产数的比例。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数占当年活产数的比例。 
  每千人拥有床位数:指一个地区医疗机构拥有的床位总数与当地常住人口的比例,通常以每千人拥有数量为标准。 
  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当年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口数占全县农业人口的比例。 
  灾难性卫生支出家庭: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当一个家庭一年用于医疗的支出大于家庭总收入的40%至50%时即可称之为灾难性卫生支出家庭”的标准。 
  健康北京人:为全面提升市民的健康素质,通过普及健康知识、动员市民参与健康行动、政府提供健康保障,延长全市居民健康寿命,将北京建设成为拥有一流“健康环境、健康人群、健康服务”的国际化大都市,北京市政府于2009年印发了《健康北京人--全民健康促进十年行动规划(2009--2018年)》(京政发【2009】19号),首次提出健康北京人的概念。 
  家庭医生式服务:家庭医生式服务是以社区卫生服务团队为核心,以居民健康管理为主要内容,社区卫生服务团队通过与居民建立相对稳定的自愿服务关系,为居民提供主动、连续、综合的健康责任制管理模式。 
  社区卫生“六位一体”:社区卫生服务为居民提供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六位一体”的综合服务。 
  全民健康知识知晓率: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群众进行调查,知晓健康生活方式和理念以及相关知识的群众人数比上调查群众人数,是反映社会健康观念形成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 

打印本页 我要纠错 关闭

导航
中科汇联承办,easysite内容管理系统,portal门户,舆情监测,搜索引擎,政府门户,信息公开,电子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