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年03月09日 来源: 作者:系统管理员 字体: 大 中 小 浏览次数: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一年。我们要认真贯彻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宗旨,紧紧抓住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有利契机,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以人的健康为出发点,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把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作为卫生工作的落脚点,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和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切实承担起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神圣职责。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会议精神,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以提高公共卫生突发实践应急反应能力为重点,积极推进卫生体制改革,继续构建公共卫生应急、医疗急救和社区卫生服务三个体系,不断完善和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着力向农村、向社区、向公共卫生倾斜,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的目标,为推进延庆生态文明发展战略、建设背景最宜居城市和最美丽乡村做出新贡献。
二、工作重点
(一)全面提升应急管理水平,确保公共卫生安全
1.以“风险管理、应急管理”为重点,提高应对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继续以建设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为核心,以“一案三制”建设为重点,着力编制一批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指导应对各类公共卫生事件;加强常态化管理和风险管理,搭建应急指挥平台,建立一支能够开展灾害救援、突发事件应对及各类大型活动医疗保障工作的应急队伍;完善信息报告制度,在各单位设立专兼职应急信息员,进一步做好应急信息报告工作。以综合防范、应急准备、快速反应和应急管理为抓手,构建长效、常态管理机制,强化培训及演练,全面提升应急体系建设水平,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全力保障城市公共卫生安全。
2.构筑卫生防病体系,全面提升居民健康水平。以病因监测、症状监测、病原监测为抓手,加强健康危险因素分析,完善联防联控机制,研判疾病发展趋势和流行规律,提高预测、预警能力。继续做好计划免疫各项工作,构建有效的人群免疫屏障。以防控艾滋病、鼠疫、结核病等重点传染病为重点,严防重大传染病疫情的发生和流行。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布病等地方病防治工作要常抓不懈。加强对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四种慢性病的规范化管理。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着力点,大力推进“健康北京人”工作,为全民提供疾病预防、营养膳食、科学运动等健康指导和干预服务,全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实现各卫生医疗机构无烟率100%,实现高血压、糖尿病的管理覆盖率达到100%,控制率达到30%以上,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2.4岁,提高全民健康素养。
3.全面加强法制建设,提升卫生监督水平。建立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加大依法行政培训力度,全面提高依法行政意识和水平。加强规范性文件审查、备案和管理工作,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和指导工作,规范执法行为。力争实现卫生行政审批一站式办公。加强社会监督,逐步实现透明执法,树立卫生执法新形象。以乡村旅游、景区旅游、小饭桌、餐饮具集中消毒规范化管理为重点,全面推进民俗旅游量化分级工作,使民俗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实现餐饮业量化分级全覆盖,推进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建设。加大生活饮用水监督监测力度,力争办证率达到35%以上,确保全县饮用水安全。实施《卫生监督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规范卫生监督执法行为,推进依法行政,加强餐饮业食品安全、医疗安全、学校卫生等经常性监督,排除不良隐患。
4. 以保障妇女儿童健康为中心,落实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重点做好免费增补叶酸、农村孕产妇实施住院分娩补贴项目;加强儿童保健,为新生儿免费进行先天性疾病筛查,为0至6岁儿童免费进行健康体检;定期为适龄妇女进行宫颈癌、乳腺癌筛查。住院分娩率达到99%以上,节育手术并发生率控制在4/万以内,孕产妇死亡率15/10万以下。力争控制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5‰以下;确保出生缺陷监测率达到99%以上,出生缺陷发生率8‰以下;新生儿疾病筛查率98%以上,高危儿智力监测覆盖率80%以上。全面提高妇女儿童保健水平。
5.加强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确保社会秩序稳定。全面开展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简称“686项目”), 加强重性精神疾病管理。严格按照修订后的《北京市重性精神疾病信息报告管理办法》规定,做好辖区精神疾病信息报告工作。建立健全多方联席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全面做好精防管理工作。完善收容程序,制定严格的收容制度,做好重大活动期间保障工作,扎实推进肇事肇祸精神疾病患者的收容收治工作,确保社会秩序和谐稳定。
(二)打造区域诊疗中心,提升全县医疗技术水平
1.加快重点学科建设,增强医疗服务能力。充分利用首都丰富的医疗卫生资源,加大资金支持力度,鼓励项目移植、技术创新,大力支持中青年专家开展科研项目;积极打造县内重点学科2-3个,院级重点专科3-5个。县医院应加强医院内涵建设,着力打造专家团队,提高学术水平和实践技能,重点发展急诊科、心内科、消化内科和普外科的建设;中医医院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借助高层次中医人才和知名中医专家的影响力,加强针灸脑病科、中医骨伤科和中医老年病科的建设,其中针灸脑病科年内申报国家级重点专科;妇幼保健院通过聘请北医三院、妇产医院专家的技术指导,建立与专家的导师制培养技术骨干,建设具有本院特色的产科中心;建立儿科病房,全面提升儿科诊疗规模和诊疗技术水平。
2.加强医疗急救体系建设,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加强院前急救体系建设,畅通急诊绿色通道;充实专业急救人员,建立一支稳定的专业急救队伍;积极开展急救培训和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完善组织机构,强化县中医院医院和各急救站的急救功能,逐步健全三级医疗急救网络,实现急救半径5--20公里,呼叫反应时间5--20分钟,将呼叫无车率降低到6%以内,着力完善医疗急救体系,全力保障城市公共卫生安全。
3.积极开展对口支援,福荫山区百姓。建立及时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激活双向转诊通道;加强对支援人员的管理,严格考勤和考核制度,建立健全目标管理责任制,确保卫生支农工作的组织、项目、人员、经费“四落实”。充分利用城市医院的资源优势、人才优势和先进管理理念,创新工作思路与方法,通过院院合作、科科、院科合作、项目合作等多种模式,激发人力资源潜力,明确发展重点,打造专科特色,促进我县医疗技术水平的整体提高。加强与支援医疗卫生单位的技术交流,把先进的技术学为己用,通过输血强化造血功能,借助外力发展壮大自己。
4.加强中医科建设,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和推广,加大对中医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发挥中医保健养生、亚健康干预和“治未病”优势,发挥中医药简、便、廉、验的特点,为农村中医药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推进中医药稳步发展。鼓励县医院、中医医院中医药人员到社区开展中医药服务,实现社区和中医医院之间的双向转诊工作,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六位一体”服务功能中的作用。加强农村中医药实用性人才培养,使农村中医药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农村中医药服务覆盖率达100%,为创建全国中医药工作先进县奠定基础。
5. 狠抓基本医疗质量,全力保证医疗安全。继续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仍然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练什么”的理念,丰富“三基三严”培训的形式和内容,提高考核和奖惩力度,营造学习氛围,规范医疗行为,提高技术水平。重点加强对卫生法律法规、医疗文书书写、各项医疗核心制度的落实、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等内容的考核评比力度;继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加强临床护理,改革护理模式,提高护理服务水平,促进护理工作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让患者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加强医疗设备的管理,统筹调配设备资源,充分发挥现有医疗设备的作用,提高诊治水平,提高服务能力,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
(三)全力推进医药体制改革,促进卫生事业全面发展
1.贯彻落实相关要求,积极开展医改工作。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突出落实医改重点任务,抓住关键环节,全面推开我县医药体制改革工作。积极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将村卫生室和非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按照“上下联动、内增活力、外加推力”的公立医院改革原则,以县医院为试点单位,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加强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管理,继续完善双向转诊制度,推行优质护理服务、预约诊疗、先诊疗后结算、志愿者医院服务、便民门诊等便民惠民措施,让群众得实惠得方便,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
2.深化劳动分配改革制度,激发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方案》,建立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按岗取酬、绩效挂钩、多劳多得的考核分配机制,保证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全面健康发展。积极探索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形式,注重向一线倾斜、向专家倾斜,真正实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的目标,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推动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
1.拓宽人才交流渠道,丰富引才引智形式。调整人才引进优惠政策,采取户口不迁、关系不转、双向选择等多种形式,完善柔性引才机制,搭建起良好的工作平台,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吸纳各类高职称、高学历、高能力人才到我县工作。加大对外地研究生和“双高”人才的引进,在全国范围内招聘填补我县技术空白项目的学科带头人2—3名。积极引进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才20人,引进大专以上毕业生60人,其中本科占30人,有效改善我县卫生系统的人才结构。
2.完善人才选拔培养机制,全面提升专业人才素质。继续设立人才专项经费300万元,完善人才激励政策,加快卫生系统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对学科带头人的选拔,选送15至25名学科骨干到市级三家医院深造。加强对“123人才培养工程”中的县级学科带头人、院级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的培养和管理,规范“师徒传承”和“导师带教”的管理,使其尽快成长为医、教、研、防的复合型人才。加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保持后备干部队伍的数量、质量和活力,为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打牢基础。
3.积极争取编制数量,解决卫生系统人员不足。经过调研,针对医疗卫生系统编制紧缺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向县政府争取,对于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及时增加编制,实行“一次核编、分步到位”的原则,相应增加人员经费。对于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在全额保障人员经费的前提下,相对性地增加编制。
4. 建立健全岗位聘用和管理制度,逐步完善新型用人机制。严把人员准入制度,转换用人思路,健全用人机制,推行科学有效的聘用制度和管理制度,实现卫生人才管理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建立人才公平竞争和绩效评价机制,实行按需设岗、公平招聘、竞聘上岗、科学考核、合同管理,严禁非卫生技术人员进入卫生技术岗位。结合卫生事业岗位设置,优化人员结构比例,对职称高、业绩强的专业技术人员实行高聘原则,对15家社区实行统一打包设岗原则。
(五)积极推进重点工程建设,着力改善就医环境。我县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工程投资4.7亿元,规划总床位达到700张,新建和改扩建面积投资6.9万平米,主要包括综合病房楼、门诊部感染楼、行政科研综合楼等项目。2011年,完成县医院改扩建工程综合病房楼及后勤科研办公楼主体结构施工。2011年完成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工程,计划8月底建成并投入使用;县妇幼保健院改扩建工程投资3200万元,建筑面积9800平米,力争上半年完成工程前期审批手续,计划2011年10月开工建设;中医医院改扩建工程投资9760万元,总占地规模为22056平米,计划于2011年10月开工建设,2012年10月底竣工投入使用。
(六)加强行风作风建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1.继续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1年要继续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加强医德医风和党员作风建设,抓服务态度、抓服务质量,抓医德医风教育,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增强医务人员的责任意识。完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和规范体系,建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推进临床合理用药。简化服务流程,落实各项便民措施,不断满足不同层次群众的健康需求。加强医疗机构管理,认真落实医德考评制度,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努力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服务态度的满意率。
2.控制医药费不合理增长,减轻群众就医负担。严格执行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规定,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结构,提高大型医疗设备检查阳性率,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加强基本药物价格监管,巩固和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引导和监督医疗机构调整用药结构及用药习惯,减轻群众药费负担。积极推行药品集中采购和统一配送工作,提高流通效率,减少中间环节,让利于民。进一步落实价格信息公开制度,重点做好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标准、药品以及耗材价格等信息的公开。进一步健全医疗机构价格公示、费用清单和费用查询制度,强化医疗机构内部价格管理责任制,接受各方面的监督,及时纠正乱收费行为。
3.畅通投诉渠道,接受社会监督。开通行风建设网站,设立举报箱,聘请社会监督员,定期召开会议,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工作。严格信访接待、呈报及案件线索流转的程序,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运行流程和规章制度,保证信访人的合法权利,重视来信来访举报的违规违纪问题的查处,对群众的来信来访和举报信件,要做到件件有回音,努力是重点、难点问题得到解决。坚持执行行风建设一票否决权,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大对基层行风工作查处力度,促进卫生系统的行业作风得到明显好转。
(七)完善社区运行机制,积极推进社区卫生改革
1.完善社区运行机制,积极落实新医改政策。加强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使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覆盖我县所有乡镇和街道,使社区卫生服务覆盖我县所有居民。继续落实并完善收支两条线管理,扩大药品零差率销售,规范零差率以外药品及医用耗材的管理,执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及时为百姓提供安全、价廉的常用药品,减轻群众经济负担,一定程度上缓解群众“看病贵”问题,不断提升百姓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满意度。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用耗材(体外诊断试剂)进行统一的进货渠道、统一的价格管理,避免机构间同样产品不同价格现象的发生,防止给就医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2.创新社区卫生服务模式,促进居民健康。广泛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年底前力争实现家庭医生式服务覆盖我县15家乡镇。加强巡回医疗的监督、检查,鼓励引导督促有条件的社区为患者提供住院、留观服务。按照服务团队与家庭户数1:600的比例,合理增设服务团队数量,及时解决百姓的健康问题。继续强化对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四种慢性病的规范化管理,发挥“家庭保健员”对家庭慢性病人协助管理、维护家庭健康生活方式和医患互动联络的作用,开展创建常见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规范化管理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工作,以点带面,推动全县工作开展,提高管理率和达标率,使高血压、糖尿病管理率达到90%以上,达标率达到30%以上。完善居民健康档案,提高门诊使用率达到60%以上。
3.完善预约转诊机制,缓解居民看病难问题。2011年在我县全面铺开预约转诊工作,我县15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三家二级医疗机构建立转诊预约关系,建立绿色通道、设置专门窗口,由固定部门或专人负责,简化工作流程,缩短就诊时间,提高转诊成功率,使之达到85%以上,实现分级诊疗、畅通渠道、有序就医的工作目标,缓解群众看病难问题。并尽快实现预约转诊的信息化管理,让百姓到社区看病既舒心又安心。
(八)不断完善新农合政策,建立农民健康保障体系
1.巩固完善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农民健康保障水平。2011年人均筹资水平仍为520元/人。门诊起付线300元,报销比例45%;住院报销比例不变,发生的医药费用扣除起付线后分段、分级别报销,住院报销封顶线18万元。继续实行出院即报,定点医疗机构减收住院押金40-70%。增设住院报销起付线。其中一级医院不设起付,二级医院设住院起付线650元,三级医院设住院起付线1300元。“门诊特殊病”报销不设起付线,按住院比例报销。
2.建立快捷的报销方式,确保资金安全使用。积极争取财政部门资金支持,加强网络信息化建设,逐步建立统一的门诊报销模式,既方便报销,在资金管理上,也堵塞了漏洞,缩短报销时间,实现定点医疗机构门诊直报工作,方便群众报销。加强合作医疗资金安全的监督和管理力度,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对定点医疗机构和乡镇社保所进行督查和指导,加大对出院即报及门诊报销工作审核力度,每月在县电视台公布报销情况,乡镇社保所定期公示各村报销情况,确保合作医疗资金安全有效的使用,杜绝违法违纪事件发生。
(九)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卫生信息化水平
1.推进综合卫生信息平台,实现卫生系统内部资源共享。全面启动全县卫生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医保互通、双向转诊、居民健康档案、远程医疗等一体化的信息化应用,共享区域内的人力资源、医疗资源,提高卫生系统的工作效率和办事效率。实施“北京市新社区卫生服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社区医疗机构的资源整合及数据共享,规范健康档案、慢病管理等电子信息。
2.完善医院信息系统功能,适应卫生事业发展需要。推进一、二级医院门诊医生工作站建设,医生可以方便的获取患者既往的就诊记录、既往病史、用药记录,通过计算机下达处方和各种检验检查申请,记录患者病情及发展变化情况,提高医生的诊疗水平和工作效率,方便群众就医。结合县医院改造,推动县医院实施PACS(医疗影像信息系统)、门诊叫号系统等信息化平台,其信息化水平达到区域医疗中心应有的标准,达到便民、惠民的效果。
(十)推进爱国卫生运动,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
1.巩固提高创卫成果,积极迎接卫生县城复检。2011年,是我县国家卫生县城复审年。按照《中共延庆县委、延庆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国家卫生县城管理的意见》的要求,落实部门职责,严格城市管理标准,加强日常管理。每半年,召开一次爱卫会委员会会议,每季主管领导听取重点部门工作汇报,每月结合重点工作,组织县级卫生检查评比活动,全力做好国家卫生县城的复验工作。
2.有序开展城市健康细胞工程,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广泛开展健康宣传活动,发动群众广泛参与,提高社会参与面,扩大覆盖面。今年继续开展创建市级卫生镇、卫生村、健康教育示范村等活动。创建市级卫生镇1-2个,创建健康社区1个,卫生红旗单位1个。每个乡镇至少创建1个市级卫生村、1个健康教育示范村。
3.继续开展改水改厕,着力改善农村卫生环境。全县计划改厕3000户,依据各乡镇实际制定全县改厕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加强督查力度,实行逐村逐户验收,对不合格的坚决整改,否则年终取消补贴资金。计划完成21个改水项目,其中:18个单村, 3个水处理项目村。
二〇一一年二月
打印本页 我要纠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