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wwwbet36365.娱乐场

盆底康复帮助产后妈妈如何摆脱尿失禁困扰?

发布时间:2017年09月11日    来源:北京航空总医院    作者:系统管理员    字体:      浏览次数:

分享到

  不少产后的新妈妈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一串咳嗽或是放声大笑,就会溢出尿液来;弯腰拿个东西,就有尿液不由自主地流出;尿频等等……

  什么是产后尿失禁?

  骨盆底部的肌肉统称盆底肌,它像弹簧床一样承托和支持着膀胱、子宫、直肠等脏器,具有控制排尿、排便、维持阴道紧缩度等多项重要生理机能。

  女性妊娠和分娩的过程均会对骨盆底的肌肉群造成不同程度的拉伤,或损伤支配肌肉的神经,引起盆底功能障碍,所以一旦咳嗽、打喷嚏、大笑增加腹压时,就可能出现漏尿。这种现象称为产后尿失禁。

  剖宫产可以避免产后尿失禁吗?

  很多人认为,只有经阴道分娩才会直接损伤盆底肌从而出现产后尿失禁,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因为剖宫产并不能避免妊娠过程对盆底肌的损伤。随着妊娠时间的推移,子宫重量的日渐增加,腹腔压力和盆腔脏器的重力都指向盆底肌肉,会导致盆底肌持续受压而逐渐松弛,因此即使剖宫产,也有可能会发生产后尿失禁。如果是阴道试产失败转而做的剖宫产手术,因阴道试产过程中盆底肌肉和末梢神经还可能受到更大的挤压损伤,同样会导致盆底功能障碍。所以不管是经阴道分娩还是剖宫产分娩都避免不了盆底肌肉的损伤。已经有盆底损伤的剖宫产妈妈,如果没有及时进行盆底康复训练或治疗,就可能出现尿失禁。

  经阴道分娩与剖宫产分娩的区别在于,经阴道分娩的新妈妈在产后短时间内阴道、子宫脱垂现象较为明显,在产后一年内,比剖宫产的妈妈更容易出现尿失禁、尿频等症状。但一年后,这种差别就会消失。

  约60%以上的妈妈产后盆底肌肉神经功能可自然恢复,但仍有30-40%左右产后即发生尿失禁、阴道子宫脱垂。

  产后盆底康复,真正的未雨绸缪

  我国整个女性人群的尿失禁发病率大约为30.9%。这种现象虽是轻微、短暂的,但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有些患者担心不小心尿湿了裤子而不敢参加社交活动,产生焦虑和沮丧等各种不良情绪,严重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鉴于此,产后盆底康复作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筛查、早期预防及治疗显得非常重要。

  产后盆底康复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盆底肌的能力,预防和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改善生活质量。早在上世纪40年代,就有了加强盆底肌肉力量的凯戈尔训练法,即“缩肛运动”。随着科技的进步,又有了电刺激、生物反馈等新的治疗手段。如果已出现了尿失禁、子宫脱垂、阴道严重松弛等症状,单纯做“缩肛运动”已经很难达到康复目的,一般还需要配合生物反馈和电刺激的治疗方法。生物反馈和电刺激分别模拟主动和被动的肌肉收缩,做生物反馈时,患者跟着声光学习,按照一定的节奏锻炼盆底肌;而电刺激是外源性的刺激,作用于特定的肌肉进行被动锻炼。在欧美及日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普及了对产后42天的妇女进行盆底肌肉评估,以及生物反馈的盆底肌训练和电刺激治疗,从而大大地减少了盆腔器官脱垂以及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同时,促进了受损的盆底神经及肌肉的功能恢复,使阴道更好地恢复到紧缩状态,从而改善了产后性生活的质量。

  盆底康复训练,越早效果越好

  产后盆底康复训练虽然是首选的治疗方法,但如果不把握最佳的康复时机也会留下遗憾,产后3个月之内是最佳的“黄金时间”,尽早治疗可最大程度恢复盆底肌和神经的功能。如果已经过了产后的黄金训练期也不用急,尽快逐步锻炼起来也能促进盆底肌的康复。

  航空总医院开设了国内首家尿失禁专病门诊,针对尿失禁的无创治疗在国内独树一帜,采用肌电检测技术,再结合国际通用的Glazer评估、精确客观的检测,评估女性盆底肌肉的功能状态和损伤肌纤维类型,通过评估检测结果,制定科学及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采用主动和半主动的模拟生物电进行盆底肌电刺激治疗,以及结合多媒体生物反馈训练进行盆底康复训练,改善和重建受损盆底肌的神经肌肉功能,解除了广大患者的病痛。经过大量临床疗效的观察,绝大多数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经过正确的盆底功能康复治疗都能得到非常满意的疗效。

打印本页 我要纠错 关闭

导航
中科汇联承办,easysite内容管理系统,portal门户,舆情监测,搜索引擎,政府门户,信息公开,电子政务